序号 | 项目 | 周 期 | 要 求 | 说明 |
1 | 红外检测 | 1)每半年至少一次 2)必要时 | 按DL/T664-2008 《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》执行 | 1)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)应结合巡视开展 3)必要时,如: 怀疑有过热缺陷或异常时 |
2 | 绝缘电阻 | 1)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、电容器组断路器每3年1次,其余6年1次 2)必要时 | 1)整体绝缘电阻按制造厂规定或自行规定 2)断口和有机物制成的提升杆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下表中数值: MΩ | 1)采用2500V兆欧表 2)必要时,如: 当带电局部放电测试检测到有异常信号时或怀疑有绝缘缺陷时 |
试验 类别 | 额定电压,kV |
3~15 | 20~40.5 | 72.5 |
大修后 | 1000 | 2500 | 5000 |
运行中 | 300 | 1000 | 3000 |
3 | 交流耐压试验(断路器主回路对地、相间及断口) | 1)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、电容器组断路器每3年1次,其余6年1次 2)必要时 | 试验电压值按DL/T593规定值的0.8倍 | 1)更换或干燥后的绝缘提升杆必须进行耐压试验 2)相间、相对地及断口的耐压值相同 3)12kV等级运行中有如下情况的,耐压值为28kV: —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 —进口开关设备其绝缘水平低于42kV 4)必要时,如: 当带电放电检测有异常信号时或怀疑有绝缘缺陷时 |
4 | 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试验 | 1)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、电容器组断路器每3年1次,其余6年1次 2)必要时 | 试验电压为2kV | 1)可用2500V兆欧表代替 |
5 | 导电回路电阻 | 1)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、电容器组断路器每3年1次,其余6年1次 2)必要时 | 1)大修后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)运行中根据实际情况规定,建议不大于1.2倍出厂值 | 1)用直流压降法测量,电流不小于100A 2)必要时,如: 怀疑接触不良时 |
6 | 断路器的合闸时间和分闸时间,分、合闸的同期性,合闸时的弹跳过程 | 大修后 | 1)分、合闸时间,分、合闸同期性和触头开距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2)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不应大于2ms | 在额定操作电压下进行 |
7 | 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和分、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| 1)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、电容器组断路器每3年1次,其余6年1次 2)必要时 | 1)并联合闸脱扣器应能在其交流额定电压的85%~110%范围或直流额定电压的80%~110%范围内可靠动作;并联分闸脱扣器应能在其额定电源电压的65%~120%范围内可靠动作,当电源电压低至额定值的30%或更低时不应脱扣 2)在使用电磁机构时,合闸电磁铁线圈通流时的端电压为额定值的80%(关合峰值电流等于或大于50kA时为85%)时应可靠动作 |
|
8 | 合闸接触器和分合闸电磁铁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| 更换线圈后 | 1) 绝缘电阻:大修后应不小于10MΩ,运行中应不小于2MΩ 2)直流电阻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| 采用500V或1000V兆欧表 |
9 | 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测量 | 1)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、电容器组断路器每3年1次,其余6年1次 2)必要时 |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| 可以用断口耐压代替 |
10 | 检查动触头上的软连接夹片有无松动 | 大修后 | 应无松动 |
|
11 | 灭弧室的触头开距及超行程 | 大修后 | 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|
|
12 | 触头磨损量测量 | 必要时 | 按制造厂技术要求,一般要求触头磨损量不超过2mm | 必要时,如: —投切频繁 —开断故障电流接近其型式试验开断次数 —开断负荷电流次数较多 |
注:高压开关柜进行运行中局部放电带电测试的,对馈线断路器序号2、3、4、5、7的项目可不做定期试验;对110kV站母线联络断路器、主变低压侧断路器序号2、3、4、5、7的项目定期试验周期可调整为6年1次。高压开关柜内的真空断路器不具备条件时,可不进行序号1的项目。 |